医疗行业
公牍写作—批复、复函、回复性陈诉的异同点|米乐m6
批复、函、陈诉是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团结印发的《党政机关公牍处置惩罚事情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 中明确划定的3个法定文种, 它们既有相同之处, 又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批复、复函、回复性陈诉之“同”一、都具有回复功效《条例》划定: 批复适用于回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事情、询问和回复问题、请求批准和回复审批事项;陈诉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事情、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这3 个文种的适用规模中都有“回复” 或“回复” 字样, 显然它们都具有回复性功效。可是,因为函和陈诉这两个文种还具有其他功效, 所以人们常把具有回复性功效的函和陈诉称为“复函” 和“回复性陈诉”。二、都属于被动行文批复、函、陈诉在发挥回复性功效时, 显然应有“问” 才气有“答”, 即答有所问、被动行文。
不问而答, 会让受文者莫名其妙。它们的制作都是建设在来文基础之上的———批复和请示对应, 复函和发函对应, 陈诉和上级的询问对应。好比,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 的批复》(国函〔2017〕51 号), 是针对《国家生长革新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 的请示》(发改工业〔2016〕2484号) 作出的回复; 《教育部关于同意建设亳州学院的函》(教发函〔2016〕74号), 是针对《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申请批准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亳州学院的函》(皖政秘〔2015〕141号) 作出的回复; 《××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本市文学艺术界开展档案资料征集事情的陈诉》, 是对《××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幸亏文学艺术界开展档案资料征集事情的函》这一来文的回应。
三、都坚持一文一事批复、函、陈诉在发挥回复性功效时, 必须坚持一文一事原则。一份批复针对一份请示,一份复函针对一份来函, 一份陈诉也只能回覆上级提出的一个问题, “专事专办” 特点显着。需要指出的是, 倘使一个单元的数份请示或数个单元同一内容的请示是在同一办公集会上审批的, 也应该坚持一文一事原则, 划分作出批复, 而不应在一份批复中包罗数份请示的内容。复函的制作, 也应如此。
好比, 《××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关于同意调整相关学院二级教代会执委会主任、副主任的批复》, 将政治学院、美术学院、法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二级教代会执委会主要组成人员的批复合为一个,这种投机取巧的做法是极不正确的。四、都要有发文引据批复、复函和回复性陈诉都属被动行文, 这一点经常在公牍正文下笔伊始就要有所体现, 正文第一段常用诸如“××报送的关于××的××(××〔2017〕×号) 收悉” 等句式, 交接清楚发文的依据。如《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品牌日” 的批复》(国函〔2017〕51 号), 开头写道: “你委《关于设立“中国品牌日” 的请示》(发改工业〔2016〕2484 号) 收悉。
” 在公牍教学和实际写作中, 我们把这部门内容称为“发文引据”。需要注意的是, 在发文引据中提到对方来文时, 应先引标题, 然后在标题后加圆括号标明来文的发文字号。
五、都有牢固的主送机关在实际事情中, 批复、复函和回复性陈诉的受文工具即主送机关均为对自己“有所求” 的来文单元, 批复的受文工具为报送“请示” 的下级机关, 复函的受文工具为发出问函的单元, 而陈诉的受文工具是事前有过询问的上级机关。如果其他机关也需要知道回复的内容, 只能以抄送的形式送达。
六、归档时都应“成双作对”笔者以为, 在管理完毕后整理档案时, 应将请示与批复、来函与复函、询问件与回复性陈诉放在一起, 合为一件。一般做法是, 将两份公牍编一个号, 批复在前、请示在后, 复函在前、来函在后, 回复性陈诉在前、来信来函在后, 或者将批复、回复的公牍作为正本, 将请示或来函作为附件。纵然请示与批复、来函与复函、询问件和回复性陈诉不是同一年度形成的, 归档时也应合为一件处置惩罚, 可是必须在备注栏内说明。
批复、复函、回复性陈诉之“异”一、行文偏向根据行文偏向, 可以将公牍分为下行文、平行文、上行文。下行文就是上级机关向隶属于自己的下级机关发送的公牍, 上行文是下级机关向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报送的公牍。
上行文和下行文的发文机关和受文机关之间是向导与被向导关系或者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平行文是在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通报的公牍。
批复、函和陈诉正好是这三种形式公牍的代表文种。批复是典型的下行文, 用于回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解决下级机关的实际难题或问题, 对下级机关的事情作出详细指导, 具有较强的行政约束力;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事情、询问和回复问题、请求批准和回复审批事项, 是典型的平行文; 陈诉则是典型的上行文,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事情、反映情况, 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以使下情上达, 便于上级机关准确有效地指导事情。二、功效规模在批复、函和陈诉3个文种中, 批复只具有回复功效, 功效比力单一。
可是, 函和陈诉除了具有回复功效外, 另有其他功效。函的功效众多,除了复函, 另有发函(包罗需要回复的申请函、商洽函、询问函和不需要回复的见告函); 陈诉,除了回复性陈诉外, 另有事情陈诉、情况陈诉等。另外, 批复只能对应请示这一文种, 复函可以对应来函,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回应请示, 这种情况就是取得直接上级机关授权的办公厅(室), 可以用“复函” 代行“批复” 的职能。
陈诉既可以回应上级下发的通知、获得授权的办文机构的来函等公牍, 也可以回应上级转来的信件或上级打来的电话等, 发文事由灵活多变。三、标题拟制《条例》划定, 党政公牍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部门组成, 批复、函和陈诉也不破例。但三者的标题又有所差别, 批复的标题凭据批复亮相的差别可作细小的调整, 如果同意或原则同意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一般写为“××(关于) 同意××××的批复”; 如果差别意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可以写为“××关于××××的批复”, 固然, 在批复的详细内容中要详细列出差别意的理由。函的标题, 如是发函, 则写为“××关于××××的函”; 如果是复函, 一般标题中要体现“复” 字, 写为“××关于(同意) ××××的复函”。
无论何种形式的陈诉, 标题都可以直接写为“××关于××××的陈诉”, 有的单元将回复上级询问的陈诉的标题写成“××关于××××的回复陈诉” 是不妥当的。四、机关代字《条例》划定, 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发文机关代字是发文字号的重要组成部门, 一般由机关代字与发文性质代字组成。
批复、函、陈诉在行使回复功效时,机关代字应有所差别。批复的发文字号一般写为“×函”, 好比《国务院关于长春市都会总体计划的批复》的机关代字为“国函”, 《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残疾预防日” 的批复》的发文字号为“国函〔2017〕89号”。
批复作为下行文, 机关代字不用“×发” 而改用“×函” 是有缘由的, 主要原因为批复有牢固的主送机关, 常以信函的形式制发。可是, 笔者查阅了一些地方行政机关的文件, 发现各地作批复的机关代字五花八门, 好比《省政府关于筹建江苏省相城高新技术工业开发区的批复》的发文字号为“苏政复〔2016〕50 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南通市2016 年度第6 批次都会建设用地的批复》的发文字号是“苏政地〔2017〕46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本市城乡住民最低生活保障尺度的批复》的发文字号为“沪府〔2017〕44 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武汉市2015 年度城中村第3 批次都会建设用地的批复》的发文字号为“鄂政土批〔2015〕1062号”,《苏州市机构体例委员会关于同意调整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设置的批复》的发文字号为“苏编发〔2017〕11号” ……笔者认为, 《条例》虽未对党政公牍发文字号中的“机关代字” 作明确划定, 但应依照国务院的做法, 将批复的机关代字统一写为“×函”, 以免杂乱。好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昌平新城计划(2005年—2020年)的批复》(京政函〔2007〕7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省“十三五” 高效节水浇灌总体方案的批复》(鄂政函〔2017〕88 号), 机关代字的使用就比力规范。
复函的机关代字相对简朴, 就是“×函”, 没有异义。陈诉属于典型的上行文, 机关代字应写作“×发”, 此处的“发” 并非“下发” 之意, 而是指接纳了“文件花样”, 以区别于“信函式” 公牍。事情中经常泛起的“×报” “×呈” “×请” “×文”“×函” 等机关代字都应该统一为“×发”。
在这一点上, 笔者十分赞同黄泽琼老师揭晓在《应用写作》杂志上《上行文“机关代字” 应当规范》一文的看法, 在此不再赘述。五、语言气势派头批复、复函和回复性陈诉的行文关系差别,受文工具差别, 因而语言气势派头也出现出一定的变化。
批复是典型的下行文, 语言表达简明简要、坚决有力, 态度明确、斩钉截铁, 多使用指令性语言, 以体现上级机关的权威。在批复引据中, 常用“你单元《关于……请示》收悉”这样的语句。
回复函作为平行文, 语言表达缓和老实, 注重礼貌, 以体现对对方的充实尊重。回复性陈诉作为上行文, 语言表达谦虚敬重,以体现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与听从。
批复、回复函和回复性陈诉的行文语气和常用语也有所差别。引述来文时, 批复常用“你单元《关于……请示》收悉” 这样的语句, 然后用“经研究, 现批复如下: 同意……” 句式, 将上级的态度明确无误地表达出来。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使用的复函的发文引据一般用“贵单元《关于……的函》收悉” 的语句, 称谓对方时用“贵”字, 体现对对方的尊重与礼貌, 然后用“经研究, 现回复如下: 同意……” 的句式, 下文中只要提到对方单元, 便应“贵” 字当头。回复性陈诉常用“×月×日《关于×××××的函》收悉”或“×月×日××机关(单元) 转来的×××文已悉”,然后用“经观察(相识), 现将有关情况陈诉如下: ……” 等句式组织文字, 显示对上级机关所摆设事情的重视。
俗话所说的“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在什么山头唱什么调儿”, 在党政公牍写作中都有所体现。六、结语使用批复有着牢固的结语, 一般在亮相竣事后,另起一行用“特此批复” 作结, 有时也可写作“专此批复” 或“此复”。如果批复的主体部门较长, 也可以不写结语, 以“要求” “希望” 代之。
复函一般用“特此函复” 或“专此函复” 作结。笔者认为, 复函最好不要用“此复” 作结, 原因有二: 其一, 因为“此复” 是缩略语, 越发简练有力,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批复中使用“此复”, 可以体现权威性, 而复函的受文者是不相隶属的机关, 不宜用“此复”, 制止给对方造成一种高屋建瓴的感受。其二, 制止和使用“此复” 作为结语的批复混淆。
回复性陈诉, 一般用“特此陈诉” 作为结语。(泉源:秘书之友 作者:史为恒)。
本文关键词:公牍,写作,—,批复,、,复函,回,复性,陈诉,的,米乐m6在线登录
本文来源:米乐m6-www.myunderseaworld.com